孟连宣抚司礼仪乐舞

云南VIP旅游网
来源:互联网


孟连傣族宣抚礼仪乐舞,是流传在普洱市孟连县傣族民间以歌、舞、乐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清时期,与孟连宣抚司即刀氏土司统治密切相关。2021年5月24日,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宣抚司礼仪乐舞.jpg起初孟连傣族宣抚礼仪乐舞表演队只活跃在傣族民间,后被当时的土司看好后册封为官府的礼仪乐舞队,每逢土司举行重要庆典、婚丧嫁娶仪式和节日庆祝活动,都差他们前去表演,且作为这个寨子百姓每年的固定差事,亦代替向土司交付的“劳役地租”。乐舞队渐渐变成了生存在民间,既用于群众性自娱自乐表演,也为土司衙署派差表演的特殊演出队伍。

宣抚司礼仪乐舞1.jpg

宣抚司礼仪乐舞的整场演出以歌、舞、乐为一体的艺术表演方式呈现,音乐演奏形式多以合奏,齐奏进行。乐曲旋律规整、悠扬动人,其中舞蹈又分为蜡条舞、长甲舞、孔雀舞等。表演中礼仪贯穿整场,可以说是傣族乐舞艺术发展到一定高度的表现。用于演奏乐器“定”(牛腿琴)、“省”(四弦琴)、“非迈”(树叶)、“哆啰”(似二胡)、“毕”(竹笛)、“竹丝”(竹制簧片乐器)、“嘎拉萨”(钢片琴)、象脚鼓、铓锣、钗、三角铜片(似三角铁)、铜铃(似碰铃)、帕朗(似编钟)等都是由勐啊芒朗寨的百姓纯手工制作,再由乐工自己适当加工而成。目前,在傣族民间流传的曲目任有很多,较有代表性的如《婻窝罕》(金莲花公主)、《谢列卯》(沉醉)、《偏卢习》(第四乐曲)等。

宣抚司礼仪乐舞2.jpg

据了解,宣抚司礼仪乐舞从不受外来音乐的冲击和影响,原汁原味地保存着数百年来傣族民间和官场音乐的基本状貌,具有叙事功能,展示着傣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

它于2009年8月26日被列入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现有省级传承人有周汉东、龙帅觉、岩帅3人,市级传承人3人,传承群体5个。传承方式为父子世袭传承、师徒传承、口传心授的为主,现多为师徒口传心授。宣抚司礼仪乐舞承载着傣族这一跨境民族的集体智慧,构建了傣族文化的认同感,曾是土司维系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手段,现今仍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民心相通、交融共生协和各邦的重要文化载体。

宣抚司礼仪乐舞3.jpg

现在孟连的宣抚礼仪乐舞有着良好的传承,拥有五个传承群体,分别为在孟连县城内的一支退休老干部组成的宣抚礼仪乐舞学会、孟连县小乐队;勐马镇勐马村宣抚礼仪青年乐舞、勐啊村芒朗民间艺人乐队和孟连县民族文化工作队乐队。这五支乐队都在传承着孟连宣抚礼仪乐舞。

宣抚司礼仪乐舞4.jpg

孟连宣抚礼仪乐舞

宣抚司礼仪乐舞5.jpg

孟连宣抚礼仪乐舞

宣抚司礼仪乐舞6.jpg

孟连宣抚礼仪乐舞

宣抚司礼仪乐舞7.jpg

孟连宣抚礼仪乐舞

宣抚司礼仪乐舞8.jpg

孟连宣抚礼仪乐舞

宣抚司礼仪乐舞9.jpg

孟连宣抚礼仪乐舞

阅读39833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