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岗里》是佤族关于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流传于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等佤族地区。
上集
下集
在西盟佤族佤语中,“司岗”是“石洞”、“洞穴”的意思,“里”是“走出”、“出来”。“司岗里”即“从石洞里出来”。由于佤族没有文字,《司岗里》的起源时间已无据可考,但从今天仍普遍存在于佤族家庭中口传家谱的父子连名、逆推上连分析,其存在已超过700年。《司岗里》以佤语口耳相传、传唱、背诵等形式一代代流传至今,其主要内容涉及开天辟地、创世造人、遭遇洪水猛兽、建寨定居、发明生产并进一步迁徙发展壮大等发展历程。从内容到形式,从题材到情节,《司岗里》内容之广、形式之多样,题材之丰富、涉猎层面之繁杂,情节之跌宕,殊为罕见,可谓反映、折射佤族整部社会历史与文化的百科全书,具备了佤族民族史诗的地位与价值,使它成为佤族最具代表性的创世史、民族史、发展史和心灵史。该项目于2011年5月被批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作品描述了人类从“司岗”出来后发生的各种故事,包括人类起源,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动植物的产生、祖先事迹、村寨史、家族史、民族史、民族关系、英雄故事、爱情故事等。内容涉及佤族与自然现象、动植物、生产生活、家族历史、传统习俗、部落战争、祭祀、繁衍生息等方面。
历史悠久
由于佤族没有文字,《司岗里》先是从讲故事的方式口述传承,逐步发展为吟唱歌咏的形式,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佤族由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跨入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其创世史诗《司岗里》在20世纪50年代民族调查中,第一次用文字记录下来。
20世纪80年代又有了完整的记录文本,并被译成汉文出版。
史诗内容
史诗的主要内容是:
天地初开,还没有人类,只有一种叫做“扫哈”的长嘴大鸟。然后,造人之神莫伟(又译为木依吉)把人类造出来放在石洞里,并按顺序造出牛、马、猴、老虎、蚂蚁、树等动植物。造人后,神给了人类太阳和月亮。
《司岗里》神话史诗中辟地开天的天神利吉神“里”、地神路安神“伦”和创世英雄“达能”,就是佤族远古神话中的创世英雄 。利吉神“里”,能够将像癞蛤蟆脊背、疙里疙瘩的“天”,磨得像山白鱼的肚皮滑溜溜、亮涮涮。路安神“伦”,则用泥巴堆出高山、深谷 、河道和海堤。而“达能”则用斧砍断了拴着天地的铁链,让天和地分开,担心分开后升高的天会掉下来砸死万物,于是,他就用“双手托举着天”。
创世英雄达能既有撑天的非凡本领,又有原始初民的普通人的情感与欢乐。佤族把长者、爷爷尊为“达”。“达能”这位双手撑天的被人格化了的神,同时也是一位被人爱戴和尊重的、神化了的长者,这些创世英雄实际上是原始先民心目中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也是远古时代率领佤族先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杰出代表。
在佤族人心目中,危及人类生存繁衍的并不是洪水之灾,而是和原始先民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动物和植物。最早发现石洞里有人的既不是神,也不是人,而是一只叫“差”的普通小鸟,小鸟最先把人藏在石洞里的消息告诉了动物和植物,而引起了“该不该让人出来”的讨论。最后大家共同做出决定:帮助人打开石洞,让人出来。
首先站出来响应的是兽类中的大象、野猪、犀牛、老熊、鹿子等,它们各自施展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但都没有把石洞打开。鸟类中的鹞鹰、臭雕、啄木鸟、猫头鹰等飞禽也紧跟其后,拿出各自的绝活,仍然没有将石洞打开。最后苍蝇用唾液配合小米雀啄开洞门,蜘蛛用自己吐的丝,让大树压不断而认输,老鼠咬住豹子的尾巴而使可恶的豹子不敢再咬从石洞里出来的人 。那只让人从石洞里出来的“日伟”小米雀,也成为佤族人民尊重和喜爱的神鸟。
小米雀凿开岩洞后,蜘蛛和佤族先出来,汉族、拉祜族、傣族及其他民族相继跟出。走出岩洞的人类学会说话并进行迁徙,人类也从只能吃土发展到向天袖木依吉要谷种栽种。
《司岗里》为我们展示了广阔生动的社会风貌画卷。神话量多面广,几乎包容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讲述佤族社会演进过程的《我们是怎样生活到现在的》,有表现坚贞爱情的《黄瓜姑娘》《阿维和龙女的故事》,有表现世风人情的《两兄弟》《坏心眼的哥哥》《春胆妻》,有表现社会礼俗观念的《还奶汁》等等。《司岗里》中的佤族机智人物故事,主要表现处于原始社会正在崩溃、阶级社会正在形成的阶段的佤族社会中,部落百姓对窝朗头人的不满和愤懑。如《岩坝的故事》通过塑造大智大勇的代表人物岩坝巧妙、机智,充满幽默感和乐观主义精神地智斗窝朗头人,表达了“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观点。
作为古老文学作品的《司岗里》,在叙事方法上采用了顺叙、倒叙、插叙、叠叙等,在描写手法上使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等,在构思技巧上使用了夸张、诙谐、伏笔、讽刺、劝诫等。其所特有的说、唱、跳三种方式结合并长期流传,不断积累、完善、提炼、加工的过程,更是同类创世史诗中少见的。
结语
经过代代传唱,《司岗里》内容不断丰富,成为佤族历史、道德、宗教、哲学、风俗等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综合载体,是佤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佤族民间口述文学的经典之作。对于研究佤族民族起源、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生产生活、宗教哲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和表述着佤族古老独特的山水智慧、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记忆,历史底蕴深厚,保存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司岗里》通过佤族先民对宇宙万物和人类起源的独特阐释,富有想象力地描述了劳动创造世界的过程和原始宇宙观,表现了阿佤人敬畏生命、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团结和谐的普世精神和弘扬传统、自强诚信、广结天下、勇于创新的人性品质,表达了各民族友好相处、团结和睦的愿望。
司岗里
司岗里
司岗里
司岗里
司岗里
司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