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中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传统技艺,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东巴造纸采用当地独有的一种植物“阿当达”,即瑞香科丽江荛花为主要原料。造纸过程一般包括采集原料、晒干、浸泡、蒸煮、洗涤、舂料、再舂料、浇纸、贴纸、晒纸等环节,工具主要有纸帘、木框、晒纸木板、木臼等。纳西族东巴造纸的活动纸帘较为特殊,晒纸过程明显受到浇纸法的影响,又有抄纸法的痕迹,是中国内地造纸法与印巴次大陆造纸法兼容并蓄的结晶。
白地东巴所造的纸色白,纸质厚,便于书写经文。由于造纸原料本身有毒,因此纸张不易被虫蛀,可长期保存。据20世纪40年代的调查统计,用这种纸书写的东巴经典当时就有5000多卷,为弘扬东巴文化作出了卓著贡献。奥裔美藉学者洛克曾调查过这种传统造纸工艺,并在其著作《纳西族的生活与文化》中作了翔实介绍。
纳西族东巴造纸工艺取材独特,技艺传统,实用性强,是东巴经书的重要传承载体,也是研究我国传统手工造纸的实例之一。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东巴造纸也被开发为旅游纪念品出售,或被作为东巴画的绘画纸张,市场前景较好。由于这一独特工艺仅为东巴所掌握,且传子不传女,在传承方面受到很多限制,当地的主要造纸艺人和志本以家庭作坊进行生产,规模较小,加上原材料资源有限,东巴造纸的未来发展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历史渊源
东巴纸是纳西族东巴祭司用来记录东巴经和绘制东巴画的一种专用纸,是一种十分珍稀的少数民族手工纸。东巴纸创制于唐朝(公元六一八-九零七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由云南·丽江纳西少数民族创制,以天然树皮为原料,以手工精心加工而成,工艺完全沿袭唐代的特点。东巴纸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最原始的手工造纸,有人类手工造纸“活化石”之称。东巴纸在传统基础上发展了书画纸、装裱、高档名片、压花书签、压草封活面藏经纸等系列,它工艺精美的质地,深受欢迎。
基本内容
东巴纸,主要用于抄写东巴经书。东巴纸厚实、耐磨、防虫蛀、较光滑、呈象牙色。东巴纸是中国所有的手工纸中最厚的,耐磨损,在中国传统的手工纸中,唯有厚实的东巴纸可以双面书写。东巴纸以荛花韧皮为原材料而成,尧花有微毒,所以东巴纸具有抗虫,抗蛀,保存时间特别长的特性,可达八百年至千年,纳西族民间有东巴纸纸寿千年的说法。
东巴造纸采用当地独有的一种植物“阿当达”,即瑞香科丽江荛花为主要原料。造纸过程一般包括采集原料、晒干、浸泡、蒸煮、洗涤、舂料、再舂料、浇纸、贴纸、晒纸等环节,工具主要有纸帘、木框、晒纸木板、木臼等。东巴纸的活动纸帘较为特殊,其晒纸过程会受到浇纸法的影响,也有抄纸法的痕迹,是中国内地造纸法与印巴次大陆造纸法兼容并蓄的结晶。
材料
东巴造纸采用当地独有的一种植物“阿当达”,即瑞香科丽江荛花为主要原料。
制作技术、方法或过程
造纸过程一般包括采集原料、晒干、浸泡、蒸煮、洗涤、舂料、再舂料、浇纸、贴纸、晒纸等环节。
工具
工具主要有纸帘、木框、晒纸木板、木臼等。
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
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
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
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
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
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
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
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
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
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
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
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
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
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
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
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
纳西族东巴造纸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