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文化
走进云南
游云南
旅游常识
游记攻略
旅游资讯
留言板
全站
搜索
云南民俗节日
陇端节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陇端为壮语,“陇”为下之意,“端”为平坦宽阔的地方,“陇端”即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的意思。节日里,要举行歌舞、杂耍、演壮剧活动,习惯白天演武剧,晚间演文戏。青年男女则聚集唱歌,夜以继日。但白天在野外唱,晚间一定要回到村内,女在屋内,男在屋外,隔墙对歌。“陇端节”,也称壮族传统的“情人节”。陇端节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云南省富宁县一带的壮族,每...
澡堂会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的三天里,散居在怒江各地的傈僳族人都要扶老携幼地汇集到泸水十六汤天然温泉,举行一年一度的澡塘会,在怒江峡谷,最出名的民俗,就算这“澡塘会”了。洗浴的人们十分讲究文明礼貌,男女之间彼此尊重,他们用圣洁的温泉水洗去一年的污秽,迎来吉祥。每年春节过完大年初一,从大年初二到初七,住在高山峡谷的傈僳人都要背毯子、被子,披着披毡,带着米、肉、油、盐、菜和炊具,相会到怒江边有温泉的...
米索扎节
布孔人一年要过“米索扎”、“卜马兔”、“苦扎扎”等三个传统节日。又以“米索扎”节最盛大,节期三至六天。 节日来临,布孔人男女老少,笑逐颜开,人人换上节日盛装。姑娘们特别引人注目,她们在藏青色的包头布上,嵌着红绿丝线刺绣的花纹图案,一束鲜艳的红线,扎在头巾之中,伸向红润的脸颊。她们穿着胸前布满银泡的衣衫,正中缀一块八角形银牌,象一朵盛开的白莲花。据说它能逢凶化吉,消灾免祸!小腿上紧紧裹着藏青色...
捉蚂蚱节
捉蚂蚱节,哈尼语叫“阿色念”,在六月年(每年农历六月 二十四日)后的第一个属鸡日或属猴日举行。捉蚂蚱节,哈尼语叫“阿色念”,在六月年(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后的第一个属鸡日或属猴日举行。哈尼人居住在山 区,种植一季水稻。过了“六月年”,水稻就开始抽穗,为确保水稻丰收,哈尼族人民就采取过“捉蚂蚱节”的方式,来驱除和 避免虫灾。这时节,正值水稻抽穗生长的关键时期,各种害虫卵也都孵化成虫,特别是口...
里玛主节
里玛主是哈尼语,里玛主节的意思是春天的盛会,又称黄饭节或开秧门节,是云南红河一带哈尼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四月羊日举行,节期为一天,这个节日与哈尼族人对布谷鸟的喜爱有关。哈尼人崇奉布谷鸟,把报春的布谷鸟尊称为“合波阿玛”(布谷鸟妈妈)。山茶花盛开时节,不论谁,只要第一次听到布谷鸟的叫声,都要报一声“我听见了”的回答,表示对春天到来的欢呼。民间认为这一声可使农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终年和平安...
梨花会
梨花会是白族传统盛会,在每年梨花盛开时节举行。阳春三月,遍布在剑川坝子里、坡地上、河谷间的座座梨园都披上了洁白雅致的素装,棵棵梨树上缀满了耀眼的白花。梨园里荡漾着美的韵味,在春风里摇曳的梨树枝条,仿佛向人们频频招手。人们三五成群,或亲朋同聚,或举家共乐,纷纷到梨园里野餐,开展春游活动。白族崇尚白色,相传这事惹恼的黑魔鬼,它施妖术把世间白色的东西全变成了黑色,梨树也枯死了。有一位名叫梨花的白族...
栽秧会
“栽秧会”是在栽秧前后进行的歌舞活动。流传在洱源县,源于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歌舞活动自始至终与栽秧劳动紧密联系。由“竖秧旗”、“开秧门”、“抢旗比武”、“田家乐”几个部分组成。主要流程首先由装扮成秧官的人手执催秧锣,催促群众竖起绣有“五谷丰登”的三角旗和四丈余高扎有大斗,饰有彩球雉羽的“秧旗”。接着由秧官在秧田上拔起第一把稻秧并跳起“鹭鹭伸脚”(即一腿向后伸)、“白鹤展翅”(双手做飞...
青姑娘节
青姑娘节,是白族妇女的一种纪念性的歌舞节日。主要内容为叙述旧时代白族妇女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寄托着她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流行于剑川县的羊岑、甸南一带、节期为农历正月十五日。青姑娘节的活动以载歌载舞演唱一部反映青姑娘身世的白族民间长诗的形式来进行。内容讲述了青姑娘本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后被父母包办嫁为人妇,受尽了丈夫和婆婆的虐待,在一个月夜自吊秋千架上,被伙伴解救,返家仍遭毒打,终因不堪...
虎节
彝族虎节是双柏县小麦地冲一代的彝族,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都要过的节日,彝语称为“罗麻”。是日,全村成年男人于村后祭拜土主后,经巫师占卜择出8人。这8人披上画有虎斑纹的披毡,脸、脚、手上绘上虎纹,化妆为虎,在黑虎头率领下跳各种摩拟生产、生活、生殖的舞蹈,到全村为各家各户驱鬼除祟,彝族语称为“罗麻乃轰”。居住在双柏县小麦地冲一代的彝族属罗罗濮支系,自称“阿罗”。据说阿罗人的祖选居住再生山密林...
赛装节
赛装节即彝族少女的时装表演,楚雄彝州有两个地方有赛装节。一个是永仁县直苴村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日。一个是大姚县三台乡的赛装节,时间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赛装节为居住分散,平时很难有机会相聚相识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个表白爱情的机会。而姑娘们最能显示自己的魅力,就是看谁的衣服最漂亮。彝族女子的服装,全靠手工桃花和刺绣,做一套衣服往往要花一两年的时间。因此,谁的衣服多、花样好,谁就会被...
插花节
插花节是颇具特色的彝族传统节日,以云南省大姚县政府举办的节庆活动尤为隆重盛大,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当地彝族群众把从山中采回马樱花等鲜花,插在房门、农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人们身着节日盛装在昙华山中欢聚一起唱歌跳舞,举行祭花活动,并且互相插戴马樱花,表示美好祝愿,祈祷人寿年丰。另外,布朗族插花节即泼水节。农历二月八日,人们摘来各色鲜花,编扎成花团锦簇的牌坊、花棚,象征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间和牛羊上...
本主节
本主节是大理白族的一个宗教节日。本主是大理地区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大理白族本主意即“本境福主”,是一个村或几个村的保护神。大理白族信奉的本主名目繁杂,有传说中的神,也有历代的统治者,还有忠臣、孝子、烈女节妇及少量的自然神等。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去拜神灵,希望可以保佑他们各村白族信奉的本主有神、烈女贞妇,孝子忠臣等。“本主”崇拜,在白族地区极为普遍。大理一带,几乎每个白族村寨都供奉“本主”,作为村...
转山节
朝山节又叫转山节,是丽江永宁乡摩梭人朝拜格姆女神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在泸沽湖畔举行。具有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花山形状像一头雄狮的格姆山,屹立在泸沽湖畔,所以又称狮子山,民间传说它是格姆女神的化身,保佑着摩俊人的幸福平安。是摩梭人的最高保护神,对她十分崇敬,世代敬献祭祀。朝山节又是佛教节日,传说藏历六月初四是释迦牟尼转四谛法轮之期。所以,为了纪念和庆祝这一天,人们提前一日穿戴一新,...
冈永节
冈永节即祭竹鼠节,有时在傣历四月举庆,有时在傣历九月举庆,具体时间由寨内群众商定。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布朗族祭祀风俗之一。过冈永节时, 全寨男女老少穿戴一新,抬着锄头、背上竹篓一起上山去挖竹鼠。挖到竹鼠以后,将其中一只竹鼠用山花野草装饰打扮,带上花环,拴在一根长竹竿上抬回村寨。人们敲着竹板缓缓绕寨一周,再把竹鼠抬到达曼家中,摘去竹鼠身上的鲜花和饰品,一刀砍下竹鼠头留给达曼。将竹鼠收拾干净,一户割...
库扎节
库扎节,是云南省西南边陲崇山区拉祜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傣历三月或四月初举行,为期四五天。“库扎”是拉祜语,意思是“过年的日子”,库扎节就是拉祜年。是拉祜族最隆重的节日,分大年和小年,大年是女人的年,从农历年三十到正月初五;小年是男人的年,从农历正月初七到初九。拉祜族的年节,分为过大年、过小年两次。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过大年,正月十五是过小年。大年一般要过5天,从大年 三十(除夕)开始至正月...
拉木鼓节
拉木鼓节,佤族传统节日。拉木鼓是阿佤人重要的宗教仪式,也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其凝聚人心、追求幸福、表现强悍、抒发热情的文化传统得以弘扬光大,可以说,拉木鼓节就是佤族的狂欢节。佤族过去举行全寨性拉木鼓活动的时节为佤历每年“格瑞月”(相当于公历12月)。节日头一天,头人和“魔巴”(祭司)带人乘黑夜赶到事先选好的高大红毛树下,举行祭祀(献祭、驱鬼、念咒祈祷)后,“魔巴”挥斧砍几下,然后由其他...
姑娘节
“姑娘节”是每年春耕结束时,奕车人的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姑娘节”这天,奕车姑娘要戴上洁白的尖顶巾,身穿“龟式服”,下穿紧身超短裤,腰系精美的银饰,在山间用歌、舞等形式寻找自己的伴侣。绥宁苗族人的姑娘节定在每年的四月初八,民间有歌谣:苗家四月八,姑娘回娘家,奕车人的姑娘节在农历二月二日。云南省元阳县碧播山一带的哈尼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四要欢度别开生面的姑娘节。这天,鸡还未叫,男人们就要首先...
嘎汤帕节
嘎汤帕节,是西双版纳哈尼族的主要节日。“嘎汤”这句哈尼族语,有的说是纪元年号,据说哈尼族的年号叫“嘎汤纪元”。但多数人则认为“嘎汤帕”意指万象更新或万物复苏,是新的一年的开始。1987年7月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根据全州哈尼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将嘎汤帕节正式决定为哈尼族的年节。嘎汤帕节虽然是哈尼族早已有之的传统佳节,但从前没有统一的节期。据传,古时候的嘎汤帕节要过15天,以祭祖、宴请为主要内容。...
棒棒会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丽江纳西族的“棒棒会”。届时,丽江城内人流如潮,街道上摆满了交易的竹、木农具和果树、花卉等。棒棒会标志着春节活动的结束和春耕生产的开始。该会由“弥老会”演变而来,原是在寺院举行的庙会,清初改土归流后,赶会地点移到丽江古城内,并逐步发展成为准备春耕的竹木农具交易会,近年又增加了果树苗术、花卉盆景交易内容,赶会地点也从古城内移到新城区。除了正月十五县城的棒棒会外,还有正月二十...
闹兜阳
“闹兜阳”节是苗族同胞的传统重大节日,于每年的五月初五举行,最初是为祭祀苗族好人能人兜阳而设的招魂仪式,同时还会推举与兜阳一样的好人能人,久而久之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固定习俗。2015年,文山州将每年壮族“三月三”节、苗族“闹兜阳”节定作全州的民族节。“一路有你是兜阳。水中两人阴阳分;狗马虎时合归一。竹轿飞啊四人抬;五月苗族闹兜阳……”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马关县小坝子镇老懂寨都要举行“闹兜...
端午赛马节
香格里拉赛马节是传统“中甸五月赛马会”的延续,是香格里拉地区各族人民最为隆重的民族节日。据《中甸县志》记载:“五月赛马会原为藏族的烟祭节。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中甸归属云南,后派绿营兵驻守,清军在山脚建立演武厅,每逢五月初六,在山脚演武,跑马射箭,久之,与端午节合而为一。每逢节日,城区人民都要到五凤山脚游玩、赛马、跳锅庄、摔跤、拔河。”绚烂的杜鹃花海,点燃了五月的迪庆高原。碧绿苍茫的...
关门节
关门节傣语为“奥瓦萨"。我国信奉小乘佛教的傣、布朗、德昂等族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地区。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类似于中原佛教的“结夏"。时间在傣历九月十五日(约当夏历六月中)。从是日开始的3个月为小乘佛教的安居斋戒期,在此期间僧侣在佛寺中净居修学,接受供养,不许出外巡游,世俗信徒也到佛寺中静坐参禅,听佛爷讲经说法,每隔7天祭奉一次,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供佛。老年信徒常...
阿露窝罗节
阿昌族是云南省特有的人口较少民族,主要分布在滇西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梁河、陇川和潞西(芒市)等县市,部分分布在保山市的腾冲、龙陵县和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云龙县。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以前每年在农历九月初十举行。“阿露”和“窝罗”是根据两个传说故事形成的两个节日。“阿露窝罗节”由流行于梁河、潞西(芒市)、腾冲、龙陵、云龙等阿昌族地区的“窝罗节”和流行于陇川县户撒、腊撒地区的“阿露节...
摸你黑狂欢节
“摸你黑”狂欢节,来源于佤族民间用锅底灰、牛血、泥土涂抹在额头上以驱邪祈福求平安的习俗,用纯天然药物“娘布洛”(佤族传说中具有起死回生功效的神药,现实中具有防晒、美容、养颜之功效)配制的涂料,相互涂抹、互相祝福。摸给老人健康长寿,摸给姑娘小伙爱情美满;摸给小孩茁壮成长。万众狂欢、互相涂抹,共同打造佤山旅游品牌。“摸你黑”是佤语“就是这样”的意思。人们在狂欢的时候,边狂边唱“摸你黑……摸你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