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腾冲皮影戏),云南省腾冲县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腾冲皮影戏是流传久远、影响广泛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又被人们称为“影子戏”“灯影子”。皮影戏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腾冲皮影艺术的引进是从明代开始的。相传明朝洪武年间,傅友德和穆盈率领军队攻占云南,消灭了元朝的王曦梁,汉族移民开始大量进入云南,皮影戏随之进入腾冲。
因腾冲处于滇西,地理位置较相对偏远,而且民族众多、地域和语音差异较大,所以腾冲皮影戏很早就“花开两朵”,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表演风格,即“东腔”和“西腔”。此外,腾冲皮影戏大多取材于传说、历史小说和民间故事,其最大特点是轻松愉悦的音响效果和紧凑多变的演奏风格,并擅长表演古代战争和神话故事,在当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2011年5月23日,皮影戏(腾冲皮影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Ⅳ-91。
历史渊源
据考察,大约于明朝初年由江南、湖广、四川一带屯垦边地的移民传入腾冲。民国时期,腾冲县农村约有近百个村寨有表演腾冲皮影戏的组织“皮影戏堂”,十分兴盛。
据清光绪初年记载(1875年),固东镇顺利村刘家寨的刘登岸、僧纲师刘金斗与乡民刘金祥、老董保等人拜张、李为师,学习皮影技艺,创建了刘家寨腾冲皮影戏班。后经刘金斗、刘尚荣、刘定中祖孙三代人的相继经营,唱腔上大量吸收地方音乐,在音乐上另创一格,形成了以刘家寨为主体的皮影戏西腔体。光绪末年(1890年),腾冲洞山、绮罗黄家巷的黄顺中等人到刘家寨投师学艺,回村后建立了黄家巷戏班。后经黄明中、黄连山两代人的努力,结合本地语言声腔,吸收洞经音乐曲调,逐渐形成了区别于西腔的腾冲皮影戏东腔体。
辛亥革命后,由于帝制结束,共和兴起,大众文化得到提倡,腾冲皮影戏这段时间也有了新的发展。戏班不断增多,剧目不断丰富。艺人刘尚生把楚汉相争的故事改编成一份《西汉侨单》共51个剧目内容提要。
1930年,固东镇顺利乡刘家寨腾冲皮影戏班应盈江土司邀请,前往演出一月之久,受边疆境内外各族人民的欢迎。
文化特征
表演
关于此种民间文艺形式的情况,保山专署文教科1952年9月举行的文化调查材料中记载,腾冲皮影戏“用厚纸或牛皮凿成人兽等形状,四肢活动。”这些牛皮制成的导具当地叫“靠子”。腾冲皮影戏演出时,设白布一块(长方型)为幕布,由灯光将皮影人物或动物器俱投影显现出来,并设有打击乐、弦乐多件,每场演出者十人左右。
剧情
腾冲皮影戏内容多取材于《封神演义》《西游记》、薜仁贵故事等。同一调查材料中记载:“在晒地上搭起台子,在夜间借灯光在布幕上映出(即灯影子),内容多是姜子牙、闻太师、小三军、带马来等封神故事。”民国时期的腾冲皮影戏具有很多的封建迷信色彩,认为有消灾、治病的功效,故常于天灾人祸、疾病发生时“唱”腾冲皮影戏。
道具
皮影靠子造型独特、古朴、夸张,线条细密,形象幽默,韵味深长,折射出原始文化的神秘色彩。经过多年的积累,刘家寨的皮影靠子,已有头靠800余个,身靠200余个。表演时可视需要,将不同的头靠和身靠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新靠子。一个身靠可以和无数个头靠组合,组配出若干个新形象,以满足不同剧目的表演需要,加上帅帐、桌椅、殿堂、朝房、车马、轿船、兵器、坐骑、寺观、庙宇、动物、花草等,凡天、地、水三界之所有,无不应有尽有。这些靠子雕刻精美、形象逼真、百人百脸、百物百样,构思匠心独运,造型夸张风趣。
传承价值
腾冲皮影戏对研究汉文化特别是传统艺术从中原向西南边疆乃至向东南亚的传播提供重要的实证,对中国古代戏剧及社会人文发展演变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传承状况
(一)皮影传承人稀缺
腾冲皮影戏作为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是一种活态传承,主要是靠老年艺人一代一代地口头相传下去,因此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一部分的传承人由于年龄较大,没有足够精力来进行很好的传授,而且思想较为封闭,没有创新性,始终停留在皮影戏的原点。当下的年轻人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更容易接受现媒体影视传播,而对传统的皮影文化失去兴趣;久而久之,导致腾冲皮影戏的传承人结构出现“老龄化”。
(二)大众娱乐需求改变
当下是新媒体网络时代,网络上的内容展示更加丰富和全面,操作起来也更为便捷。大众的需求变得多元化,人们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内容丰富、视听效果更好的电影和电视剧上;而一场耗费过大的腾冲皮影戏表演效果反而不能更好地吸引大众的眼球。
传承人物
刘永周,男,1944年11月出生,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皮影戏(腾冲皮影戏),申报地区为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
腾冲皮影戏传承人刘永周
腾冲皮影戏传承人刘永周
刘永周皮影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腾冲市文化馆获得“皮影戏(腾冲皮影戏)”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皮影戏(腾冲皮影戏)项目保护单位腾冲市文化馆评估合格。
荣誉表彰
1961年,应邀到昆明为参加云南省傣、白、壮、彝民族戏剧汇演大会表演《长坂坡》《斩三妖》等,获特别荣誉奖。
2003年9月,腾冲刘家寨皮影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腾冲皮影戏代表赴广州参加“金狮奖”中国第二届木偶皮影比赛,获得表演(综合)铜奖,皮影艺人刘永周和刘定三获造型制作奖。
重要活动
1932年,应干崖(今盈江)土司邀请,赴旧城演唱《樊梨花征西》连台本戏49天,后又应边民及华侨邀请赴缅甸南坎演出《孙庞斗智》《宝莲灯》等剧目三十余出。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
腾冲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