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子质地细腻如玉,色泽晶莹柔和。坚而不脆,沉而不滑。云南围棋中的“云子”制作工艺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2009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云子(围棋)制作技艺在名录中。
云南围棋子(永子)制作技艺(隆阳区),中国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传统技艺,云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云子棋
云南围棋厂生产的“云子”,在继承云南传统“永子”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传承和弘扬了云南围棋。其制作工艺有手工和机器两种。
云子的白子温润如玉,柔而不透,微有淡黄或淡绿之色。黑子则“仰视若碧玉,俯视落点漆”漆黑润泽,对光看,周围有一抹碧绿或宝蓝色光彩。
云子棋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流程:将物料混合搅拌均匀,放入碳窑炉或电炉熔炼、用铁棒蘸汁滴子、退火、用滚筒和沙子打磨、清洗、人工选子(分大、中、小三号)保证质量、上油、包装、验收进库。
云子生产具有保密性和科学性,首先生产云子的各种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进行搅拌并放入炉子,在一定的温度下,物体融化,然后人工进行滴子,料的比例及温度(1200度以上)的控制是关键因素。“云子”配方保密,其主要原材料有“碳酸钡”、“三氧化二锑”和“石英沙”等等。主要工具有“碳窑炉”“电熔炼池炉”、“铁板”、“铁棒”、“卡尺”、“模具”和“滚筒”等等。
“云子”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云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琴、棋、书、画”四大瑰宝中重放异彩的“高原明珠”。“云南窑棋子”历史悠久,“‘云’字牌围棋走向世界誉满天下(《东陆时报》1997年2月18日)”。极具历史文化价值。它的科学计量配方、精湛铸造工艺、优美造型和精美包装等极具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国际交流中,以“云子”为使者进行交友,又极具社会价值和国际交流价值,由于“云子”能经久耐用,具有收藏价值。
永子棋
“永子”又名“永棋”,是以保山特有的南红玛瑙、黄龙玉、翡翠和琥珀等天然原料,采用李氏祖传秘方和绝技熔炼、传统手工点“丹”而成。棋子质地细糯如玉又异常坚硬,犹如天然玉石磨制而成,黑子黑如鸦青,无任何杂色,对光照视,透碧玉之泽,边闪翠环,宛如清潭秋水;白子白如蛋清,对光照视,呈象牙之色,温润如羊脂美玉,细腻如婴儿之颊肤,是古往今来举世公认的棋中圣品。
历史渊源
说到永子的诞生,至今在保山坊间还流传着“吕祖授艺”这样一个神话般的传说:相传一千多年前,道教宗师、又精于围棋的吕洞宾云游来到永昌郡,在太保山南麓塔盘山下的龙泉池畔,见到一个孝敬母亲的穷苦农民。吕祖感其孝道,有心助他脱贫,便教他学会利用永昌盛产的玛瑙、玉石和琥珀煅烧围棋子卖。母子二人自此过上了富足的好日子,永子得以传播于世。
永子继承了古时手工滴制永子的技术,同时利用了先进的测温技术,对火候进行了严格准确的控制;对古时不规整的滴板也进行了改良,让棋子大小适中,误差控制在0.5毫米之间。纯手工滴制永子需要高超的技术,由于没有模具,棋子大小、规整全凭制作师傅的经验。
永子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原料珍贵。永子异于任何围棋的天趣和灵性,是以保山南红玛瑙、黄龙玉、翡翠和琥珀等天然原料烧制,导温性低,具有冬暖夏凉的特性。
二是工艺独特。永子采用保密配方和绝技熔炼、传统手工制作,外形古朴、内敛凝重,形面凸而不显,身扁而不觉其薄。质地结实沉重,便于手执和置棋稳定。
三是品质优秀。永子细糯如玉,体坚而意柔;色泽润如宝珠,明而不炫。置于棋盘上,黑子黑如鸦青,无任何杂色,对光照视,则透碧玉之泽,边闪翠环,宛如清潭秋水;而白子呈象牙之色,对光照视,则白如蛋清,润糯如羊脂美玉,细腻如婴儿之颊肤。不像其它玻璃棋子那样对光通明透亮、质地粗糙、容易破碎和没有玉质感。
材料:天然玛瑙、玉石、紫英石等。
永子棋原料
永子棋原料
永子棋制造技艺
永子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