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是流传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体现了象脚鼓发明初期的图腾崇拜。傣族人民用象来形容男子的剽悍,而且绘制许多象的图案来装饰美化生活。他们仿照象的脚,做成了民族乐器,这就是象脚鼓。象脚鼓是傣族古老的民族乐器,在宗教仪式和喜庆节日里是不可缺少的传统乐器。
2011年5月23日,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为Ⅷ-124。
历史渊源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主要流传于临沧市临翔区的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约有500多年的历史。
临沧市临翔区位于滇西南,与双江接壤,古称勐缅。傣族是较早定居临翔区的民族之一,傣族人民用象来形容男子的剽悍,绘制许多象的图案来装饰美化生活。仿照象的脚,做成了民族乐器象脚鼓,是傣族古老的民族乐器,在宗教仪式和喜庆节日里不可缺少的传统乐器。
工艺特征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是集木工雕刻、彩绘、制革、美术等多种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手工艺术,轻便型、实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制作工具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的制作工具有锯、锤、斧、刀、铲、凿、锥等。
制作程序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的制作程序有选料、开工仪式、制作(下料、镂空、鼓面蒙制和装饰鼓体)和竣工仪式等。
1、选料:一般用椿树、杨柳树、云槐树、刺通树、攀枝花树、牛嗓管树等几种,木料则要在农历八月砍伐,因那段时间的竹木质地好,不易虫蛀,也不易开裂,砍来木料后使之阴干备用。
2、开工仪式:在进行象脚鼓制作前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举行:祭竜树、祭天官、祭水官、祭军事神、祭安全竜、祭寨心、祭叫魂神、祭佛祖等祭祀活动。
3、下料:鼓长和鼓面直径比例掌握在5:2之间。鼓的上中下三部分的尺度比例,一般是4:2:4。鼓面直径一般小于鼓脚直径2-6厘米。
4、制作:分为内部镂空打磨、外部凿刻打磨、雕刻吉祥物、蒙制鼓面、彩绘装饰等。
内部镂空打磨:先镂空鼓脚,再镂空鼓面,最后镂空鼓腰,鼓面和鼓脚镂空十分讲究,要求厚度适中,鼓面边厚不能超过鼓脚的三分之一,比例协调,否则,音质、音色以及共鸣程度等便会产生怪异感。鼓腰是连接鼓面与鼓脚的重要部分,最后的音响效果往往取决于此。内部镂空完后进行打磨。
外部凿刻打磨:将鼓身外部按所需尺寸及形状凿刻完工后进行打磨。
图案雕刻:在鼓腰部和下部雕刻上吉祥物,图案有花卉、大象、马鹿、蝴蝶、龙、凤、蝙蝠等,按照傣族传统工艺进行绘画和雕刻。
蒙制鼓面:鼓面和拉带选材都用牛皮,鼓的响声与牛皮的质量有较大的关系,一律用上等的黄牛皮,要选牛壮皮亮的最好。鼓面绷好,吉祥物雕刻完毕,作精心地打磨。
彩绘装饰:用红、黄、绿、黑、白等各色油漆彩绘鼓身及鼓面图案,最后一道上清光漆。
5、竣工仪式:制作完后要在佛塔前、古老的缅树下、佛寺里进行祭拜后,才能将象脚鼓交给鼓手使用。一只象脚鼓从选树到制成大约需要3—4个月时间。
传承价值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是傣家人将传达吉祥声音的鼓制成白象腿一样形状的象脚鼓,是傣族追求真善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物证;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是傣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傣族象脚鼓作为道具和伴奏乐器,集中体现了傣族乐舞的艺术风格,是形成傣族男性舞蹈的步法、动作、动律、风格的基础。
传承状况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制作传承实行师承制,传男不传女。会制作象脚鼓的艺人都在50岁以上,擅长制作的有近20人,同时,年轻人不愿学习,认为制作象脚鼓费时又费力,加上古树资源少、制作成本高,象脚鼓制作技艺已面临濒危的处境。
传承人物
俸传诗,男,傣族,1941年出生,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名称为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
保护措施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临沧市临翔区文化馆获得“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临沧市临翔区文化馆评估合格。
象脚鼓的传说
传说一:傣族渔夫,或者是驯象师,他们在河边钓鱼,或是在河边休息,然后听到了树上的果子掉在水里发出好听的“嘣嘣”之声,聪明而有着音乐耳朵的傣族人就爱上了这样的声音,他们用当地产的材料,模仿大象的脚创造了象脚鼓这种乐器,然后傣族人民就再也离不开象脚鼓了。
传说二:傣族有一位樵夫在山上打柴,看见一棵枯干的大象筋树,树心已被蚂蚁蛀空,树干被啄木乌啄通了一个大洞,大风一吹,就发出“嗡嗡”的响声,非常好听,樵夫又拿了一张竹笋叶把树洞盖起来,用手指弹笋叶,发出了更好听的声音。樵夫根据这个原理做出了象脚鼓。
传说三:很久以前,临翔区南汀河蛟龙作孽,其流域年年洪水为患,傣族先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一个傣族青年为了傣族民众安居乐业、向蛟龙挑战、英勇的同蛟龙搏斗、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杀死了蛟龙,同时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为了纪念英雄,人们砍来“泡椿”树,按白象脚形状制成鼓身,蒙上剥下的蛟龙皮,制成的打击乐器“鼓”,敲响“鼓”告慰英雄和庆祝天下太平。由于鼓的形状来自于白象脚、人们就将这种“鼓”称之为“象脚鼓”。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
傣族象脚鼓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