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三多节

云南VIP旅游网
来源:互联网


纳西族三多节三多节为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纳西语叫“三多颂”,源于白沙玉龙村北岳庙会,是纳西族法定民族节日、纳西族传统节日、纳西族祭祀本民族的最大保护神的盛大节日。每年的二月初八日,远近的纳西人云集玉龙山麓的三多庙,用全羊作牺牲举行称为"三多颂"的隆重祭拜仪式。人山人海,香烟缭绕,气氛庄严肃穆。届时各家各户也要在家中烹制食品,烧香祭拜。

三多节.jpg

三多神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和象征,体现了纳西族热爱和平、倡导和谐、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三多节21.jpg

开展三多节活动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纳西族及滇西北区域各民族共同参与,别具风格、极其隆重、极具影响力的大型民族文化盛会,是纳西族的标志性节日。

2021年5月24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申报的纳西族三多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遗产编号:X-166。

三多节0.jpg

由来

"三多"是纳西族的本主神灵和最高保护神,传说是骑白马、穿白甲、戴白盔、执白矛的战神,常常显圣,保护着纳西人的安全,唐代建祠祭祀,深受纳西人信奉。人们也认为"三多"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三多,是纳西族信奉崇拜的战神,也是纳西族的护佑神。 关于三多神,传说有三。

三多节1.jpg

其一:有位猎人(《乾隆·丽江府志略》说是木氏土司的先祖麦琮),他经常带着猎狗,拿着弓箭出没在玉龙山麓的山林里。一天,他突然看见一只雪白的獐子从绿林里纵了下来,他拈弓搭箭,未及射出,须臾,那獐子变成了一个闪亮的白石。猎人好生奇怪,将这神奇的白石背下山来,开始轻飘若云,后来重如铅块,背着走着,到了北岳庙处沉得走不动了,便歇在那儿,哪想那奇石似生了根儿,一丝一毫也挪动不了。这事似长了翅膀,在玉龙山下的纳西人中到处飞传,都说那白石是神变的,便在那儿建起三多(北岳)庙,塑起伟武的神像,并尊称为"阿普三多"。

三多节22.jpg

每年二月初八日,献上牺牲羊及其供品,烧香祭祀心中大神。自此,纳西人每每出征打仗,或抵御来犯之敌,在敌强我弱之际,常见三多大神骑着高大的白骏马,穿着白盔白甲,持着锋利的武器,带领兵马前来助威助战,一时纳西将士勇气倍增,打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三多节2.jpg

其二:被称为纳西交响乐的《崩时细哩》中,那场纳西部落和崩部落的战争中,纳西部落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三多出了一个妙计:让来攻打纳西部落酋长的崩部落酋长命他的将士先在白水河边过夜休整,让他们吃肉喝酒来个痛快,好让明天在战场上个个精神抖擞。煮大块肉时,便叫伙夫把汤水都煮干了方让将士们食用。崩将士们把煮得又泡又粘的肉块拿战刀一块一块地去割吃,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肉饱酒足后,一个个把战刀插入刀鞘。第二天,崩部落酋长带领的将士突然在崩时(白沙)遭到纳西部落士兵的伏击。崩将士欲挥刀迎战敌人,怎奈一个个拔不出战刀-被肉胶牢牢地粘在刀鞘里……崩部落大败,酋长死于非命,鲜血流成--纳西语称"三思吉"。

三多节3.jpg

其三:传说从丽江西边迁来三兄弟,长兄住在玉龙雪山西坡太子洞,二兄住另一座山上。"三多"是老三,曾住玉龙雪山西坡悬崖中。他穿白甲、戴白盔、执白矛、跨白马,曾对一个国王说:"你每天供献我三只兽,会享大福。"国王照办,却久不见大福来临,王后埋怨说,家畜都供献完了,福在哪里?三多出现了,他说:"我打算让一半天下尊你为国王,为什么私下怨我?我要回玉龙雪山去了,供献的东西加倍还你。"说完,把国王供献的家畜、钱币都还回来了,还比原来多了10倍,可是这个王国却一天天弱下去了。三多又托梦给丽江的纳西首领麦琮说:"麦琮,我是三多,从北方来帮你作战,你是正直的南方人,有使你的王国幸福的愿望,切勿三心二意!"说完就化成白麝消逝了。此后,麦琮每上战场,总看到有一个白色勇将助阵,打完胜仗,风起云涌,什么都看不见了。平时,三多也秘密帮助麦琮。麦琮打猎,常见一只白麝在玉龙山时隐时现,却捕捉不到。一天,他的猎犬围着一块白石头,人们把它抬起,石轻如纸,下到半山,又重得抬不动。猎人们拿米饭供献,祷告要它变轻,结果又变得很轻,到山下现在盖三多庙的地方,又抬不动了。 忽必烈南征大理,纳西人协同作战,得到了三多神的相助,取得了胜利,故忽必烈敕封三多为"大圣雪石定国安邦景帝",明万历间,纳西族木氏土司还大兴土木,重拓三多神庙殿宇,铸大鼎、大钟,详纪三多种种圣迹。久而久之,三多便成了纳西人心中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战神,庇护玉龙山下幸福安泰、繁荣昌盛的护佑神。所以,每年二月初八,都要备上丰盛的祭品,到北岳庙供奉三多,祈求三多,感激三多。

三多节4.jpg

习俗特点

传说因三多属羊,所以人们每年农历二、八月的羊日都要祭祀三多,其中二月的最为隆重,香火之盛,为当地所有寺庙之冠。同时还要进行聚餐、对歌等活动,非常热闹。诗歌中说:"年年春二月,户户祝三多"。 如今三多节已于1986年8月29日经丽江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通过决定,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为法定的纳西族传统节日。 一年一度的三多节,是纳西族保护神三多的生日,是整个纳西民族的生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丽江纳西人身着节日的民族盛装,从山里平坝,四面八方云集到北岳庙,在三多面前供上飘香的美酒、肥美的肉食,焚烧旺盛的香火,跪拜磕头,虔诚祭祀,求愿三多神护佑纳西人幸福安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然后在庙宇四周的大树下、溪水旁,青烟袅袅,围聚野炊;在古刹门前的场地上,连日昼夜,高歌踏舞,尽情欢乐。二月的丽江,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桃红李白,菜花嫩黄。玉龙雪山下,无数花多竞相开放,正是丽江踏青游春的好时节。因此,除祭拜活动外,人们还郊游野餐,举行赛马、对歌、跳舞比赛等,还要到距离北岳庙不远的玉峰寺观看那株著名的、怒放着的"万多茶花"。 从1983年以来,三多节不仅成为了丽江纳西族群众最盛大的节日,同时也成为了北京、昆明、四川等地纳西族同胞欢庆聚会的节日,大家用充满纳西民族特色的歌曲、服饰、书画等形式展示了纳西族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共同缅怀护佑神--三多,展示了纳西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隔山隔水割不断的浓浓纳西情怀。

三多节5.jpg

传承发展

节日最本质的意义,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的根脉。每个民族的传统节日都是一幅绚丽的画卷,从遥远的历史一直铺设到现在的生活。三多是纳西人的保护神,是纳西人的圣山--玉龙雪山的化身,是纳西民族精神的化身,千百年来激励着纳西人民艰苦奋斗,上下求索,"玉龙作枕头,金沙作腰带,赤虎当马骑,神鹿当耕牛",创造了独特璀灿的民族文化,使纳西族享有了"小民族创造了大文化"的盛誉。 纳西族著名学者周善甫题北岳庙联犹在耳际:恩溥是善耕牧、善歌唱、善战斗的神祇,曾为斯士洒热血;纳西乃多英雄、多才俊、多能手之民族,愿以自强荐心香。 三多节,这纳西儿女美好的节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以浓烈的民族氛围,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凝聚着各地纳西儿女,吸引着远道而来的中外来宾。

三多节6.jpg

法定节日

1986年8月,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将其定为纳西族法定民族节日。

丽江撤地设市后,2005年3月经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云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确定“三多节”为纳西族传统法定节日,放假三天。

三多节7.jpg

三多节

三多节8.jpg

三多节

三多节9.jpg

三多节

三多节10.jpg

三多节

三多节11.jpg

三多节

三多节12.jpg

三多节

三多节13.jpg

三多节

三多节14.jpg

三多节

三多节15.jpg

三多节

三多节16.jpg

三多节

三多节17.jpg

三多节

三多节18.jpg

三多节

三多节19.jpg

三多节

三多节20.jpg

三多节

阅读3203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