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彝族摔跤)

云南VIP旅游网
来源:互联网


摔跤(彝族摔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摔跤其他名称为杏格,所属民族为彝族,所属地区为云南滇中、滇南和四川凉山等地。

彝族摔跤7.jpg

按体重分为五个级别,为52公斤级、57公斤级、62公斤级、74公斤级和90公斤级。运动员在鼓乐声中列队进入场地,绕场一周,然后先由两人交手。运动员双手从两侧抓住对方腰带,通过抱腰、抱单腿、过背、穿腿、夹臂翻等动作,将对方摔倒双肩着地为胜。云南彝族摔跤接近国际自由式摔跤,凉山彝族摔跤先抱腰抓好,然后用下绊、抱挑、缠腿、过胸摔等办法把对方摔倒在地。彝族摔跤比赛一般采用三赛两胜制。败者退下,换另外运动员上场。胜者直至无人与其较量,将被誉为"大力士",并奖红布数丈。

彝族摔跤.jpg

摔跤,彝语称为“杏格”,是彝族最为喜欢的传统体育竞技活动,被誉为“彝族体育之花”,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该活动起源于唐朝天宝年间,后代代相传至今。彝族传说中的支格阿龙、惹丁毫星等英雄和传奇人物都是摔跤高手。彝家有句谚语道:“请客没有酒不行,快乐离不开摔跤”。可见该活动在彝家的重要。

彝族摔跤1.jpg

摔跤在彝族已成为民间广为流行的体育娱乐活动,被誉为“彝族体育之花”。摔跤手不受年龄限制,可以小孩对小孩,青年对青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摔跤主要在生产生活中通过观摩、实践习得,没有绝对固定的师承路线,但普及率很高,故有“请客离不开美酒,快乐离不开摔跤”的谚语。

彝族摔跤2.jpg

彝族式摔跤分一般比赛和正式比赛。一般比赛只要双方愿意,可随时随地进行;正式比赛主要是在婚嫁、祭祖、节庆等集会场所举行。摔跤的基本技艺主要有“挑”“扭”“缠腿”“钩”四点,摔跤者需要心领神会这些技巧,才能在赛场上运用自如,赢得比赛。

彝族摔跤3.jpg

摔跤是力与力的较量、意志与意志的拼搏,摔跤手向人们展示的各种技巧必须借助强健的体魄,是一项竞技性很强的体育运动。作为群众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摔跤更重要的是让人们在运动中感受到身心的快乐。

彝族摔跤4.jpg

2023年10月3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摔跤(彝族摔跤)”项目原保护单位存在单位性质、机构等方面重大变化,不具备保护单位基本条件等情况,重新认定保护单位石林彝族自治县阿诗玛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心(石林彝族自治县阿诗玛文化研究所、石林彝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彝族摔跤6.jpg

彝族摔跤

彝族摔跤10.jpg

彝族摔跤

彝族摔跤5.jpg

彝族摔跤

彝族摔跤8.jpg

彝族摔跤

彝族摔跤9.jpg

彝族摔跤

阅读38719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