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东巴画

云南VIP旅游网
来源:互联网


纳西族东巴画,云南省丽江市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纳西族东巴画是纳西族东巴文化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流传在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地区。

纳西族东巴画.jpg

纳西族东巴在做宗教活动仪式时,绘制的各种各样的佛神、人物、动物、植物以及妖魔鬼怪的形象,并对他们进行膜拜与祭祀,这种服务于宗教活动的各种绘画,统称为东巴画。纳西族东巴画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主要有经卷图画、木牌画、纸牌画和卷轴画等形式。

纳西族东巴画1.jpg

2006年5月20日,纳西族东巴画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3。

关于东巴绘画的起源,学界一般认为源于纳西先民巫术祭祀的原始图画,这种原始图画一方面发展成为纳西象形文,一方面发展成为东巴绘画艺术。

隋唐以来,纳西族原始宗教信仰先后受藏族苯教、藏传佛教、汉族道教等的影响,逐渐形成东巴教。因此,东巴绘画艺术随着东巴教的发展而逐渐成熟,经由历代东巴祭师不断完善传承至今。

纳西族东巴画2.jpg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丽江市文化馆获得“纳西族东巴画”保护单位资格。

纳西族东巴画3.jpg

文化特征

画作分类

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纳西族东巴画可分为木版画、经书绘画、纸牌画、卷轴画和神路图。

木版画:又分为平头画和尖头画,主要是根据木板的形状来分的,这个灵感很可能来自于古羌人的“人面形木牌”,加上纳西族“插地祭祀”的传统得以发展和完善。平头的用来画神佛,尖头的用来画鬼怪。

经书绘画:经书封面装饰画,经书扉页画,题图和画谱“冬模”等。

纸牌画:绘五方(东、南、西、北、中)等各战神、神鹏休曲斗恶署、金色巨型蛙、孔雀、各优麻神、五幅冠以及占卜打卦用的各类画。纸牌画以自制的土纸为载体,它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绘制的神像,或竖于神坛供人祭拜,或戴在祭司头顶;另一类是绘画谱典,或用作绘画者的规范,或用作绘画传承时的教本,这种谱典种类较多,可以自成体系。

卷轴画:卷轴画在继承纳西族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借鉴了藏、汉等民族的绘画技法,又吸收了佛、道文化元素,特别是吸取了元、明以来藏族唐卡造像艺术的特点,兼收并蓄,形成一种新的绘画形式。

神路图:用于丧葬和超度亡灵仪式的大型纵向连续画卷。整副图描述了死者亡灵要经过的地狱、人间、自然界、天堂等各阶段的具体场面,表现了天堂、人间、地狱三界以及生死轮回的过程,他用连环画式的画面反映了纳西族先民灵魂不灭的生命意识和完善人生的伦理观念。

纳西族东巴画4.jpg

艺术特点

线条特点

纳西族东巴画整体的表现形式上,线条无疑是表现东巴教崇拜各种自然、鬼神、动物、天堂、人间和地狱等场景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东巴绘画中,集巫、医、学、艺、匠于一身,既是学问家又是舞蹈、歌唱、书法、雕塑家的东巴们,对绘画线条这一语言充满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信手勾勒,线条如屈铁盘丝,笔法流利豪放,甚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纳西族东巴画5.jpg

造型特点

由于东巴经师们长期生活在民间,并从事农业或畜牧业劳动,对周围人物的动态神情,衣冠服饰、生活习俗以及动植物都非常熟悉,加上长期书写象形文字,用笔非常熟悉,所以所画形象都善于扩大特征以显示性格,其造型简练概括,运用夸张的手法,笔法流利豪放,形态古拙传神,具有朴质自然的风格。从中不难看出纳西族很早就掌握了较高的造型能力和熟练的艺术技巧,显示了造型艺术多方面的智慧与才能。

纳西族东巴画6.jpg

在观察自然和作画过程中,纳西族画师已形成对绘画对象的充分认识和了解。无论在神路图,还是在木牌画及纸牌画,插图册页中都表露出质朴率真、信手勾画、撷取特点、惟妙惟肖的特点。

纳西族东巴画7.jpg

在表现手法上,纳西族东巴画主要是单线平涂,造型夸张、变形、概括,注重动态传神,用笔粗犷简练。如《神路图》的表现技法、特色,首先体现在对鬼神的造型上,众多人身兽首龇牙咧嘴的鬼怪,造型奇特形态生动,对坠人地狱的亡灵进行各种各样的惩罚。作者用极其简练的笔法,运用夸张的造型手段,信手勾画,表现出童雅的奇特的艺术造型,形态生动,用绘画形式直接表现出恶人在地狱受罚的残酷的情节,使人观之触目惊心,心有余悸,具有非凡的表现能力。卷轴画的造型方法直接继承了纳西象形文和木牌画的审美传统。造型奇异率真、飘散着泥土的气息、充满野趣;有较大的随意性,众多的动物形象给画面带来活泼感。

纳西族东巴画8.jpg

神轴画中的动物形象的塑造与象形文字造型一脉相承,线条概括性极强,神态变化丰富,动感强烈,与理性而有秩序的构图交相辉映,形成审美心理节奏的丰富多变。

色彩特点

纳西族东巴祭司们在长期的绘画实践过程中,能够就地取材,从矿、植物中提取绘画颜料,制作写经书及绘画用纸及竹笔、毛笔等绘画工具,并应用到绘画作品中。

纳西族东巴画9.jpg

纳西族东巴画设色鲜艳,已不受自然色彩限制,但多用原色对比强烈色彩,较少用间色和复色,具有民间绘画的特点。后期吸收汉藏绘画技法,技巧渐趋成熟。如在《神路图》色彩的运用上,表现天界的色彩运用上多采用红、黄、绿、白等较为明快的颜色,对比强烈,色彩艳丽,富有强烈的装饰性形式美感,表现出富丽堂皇的天堂仙境,表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表现地狱场景则采用亮度较暗的颜色,如黑色、蓝色、青色、墨绿,主要描绘了地下界里的黑鼠、黑雀、三十六座黑山、三十条黑河,黝黑的毒海、黑头鬼、黑骨大神等,整个色调灰黑,表现出阴森、恐怖、想象中的地狱之状。从色彩的表现上看,画面色彩的明暗、冷暖关系对比强烈,讲究布色均衡,色块疏密相间,各种颜色相互穿插,繁而不乱,增强画面的完整性和稳重感。

纳西族东巴画10.jpg

制作工序

纳西族东巴画主要以木片、东巴纸、麻布等为材料,用自制的竹笔蘸松烟墨勾画轮廊,然后敷以各种自然颜色如红、蓝、黑等,最终制作成完整的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11.jpg

题材作品

纳西族东巴画的题材很多都是在参考了东巴经以后获得灵感,画面当中会出现不同种类的人物形象、花鸟虫鱼、风景树木、神灵鬼魅等,特别是经过精工彩绘之后效果极为逼真,东巴绘画艺术融合了象形文字的一些艺术品特性,完美的诠释出纳西族的绘画风格。纳西族东巴画代表作品有《神路图》等。

纳西族东巴画12.jpg

传承价值

纳西族东巴画绘画形象具有强烈的原始意味,以线条表现为主,并不注重事物外部的形体比例,但朴实生动,奇异诡谲,野趣横生,色彩多用原色,鲜艳夺目。许多画面亦字亦画,保留了浓郁的象形文字书写特征,是研究人类原始绘画艺术的“活化石”。

纳西族东巴画13.jpg

纳西族东巴画代表《神路图》由一百多幅分格连环画组成,直幅长卷上共描绘了三百六十多个人物及动物形象,画面色彩鲜明、艳丽,人物造形生动、鲜明,场面宏大,气势壮观,既受藏传绘画艺术影响,又具有纳西族传统风格和特点,是东巴绘画艺术中的珍品,被誉为原始宗教第一绘画长卷,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

纳西族东巴画14.jpg

传承人物

和训,男,纳西族,1926年生,2009年去世,云南丽江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纳西族东巴画代表性传承人。

和世先,男,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由云南省丽江市申报,代表的项目是纳西族东巴画。

保护措施

法律保护

2001年6月,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了《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东巴文化保护条例》,2005年12月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更名为《云南省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条例》,新条例第三条就是:本条例所保护的纳西族文化包括……纳西族东巴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曲艺、绘画、雕塑、服饰、器皿、代表性建筑及设施和场所等 ,至此东巴文化的传承有了明确的法律保证。

2023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该项目评估合格,丽江市文化馆获得该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纳西族东巴画15.jpg

重要活动

2016年12月10日至11日,第十一届孔子学院大会在昆明举行,“忆美彩云南”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亮相第十一届孔子学院大会,纳西族东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在现场进行活态展示。

2018年3月2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纳西族东巴画艺术百年展》昆明展在云南省图书馆开幕,100组(件)纳西族东巴画作品在现场被展示。

纳西族东巴画16.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17.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18.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19.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20.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21.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22.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23.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24.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25.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26.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27.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29.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30.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31.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32.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33.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34.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35.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36.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37.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38.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39.jpg

纳西族东巴画

纳西族东巴画40.jpg

纳西族东巴画

阅读51034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