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就不知人们怎么会把丽江与“艳遇”这个词联系上的,但是等亲自看到这街满是俗艳的大红灯笼时,看到夜暮中那些坐在四方街各色各样的小店里时,来自不同地方的游客迷离的眼神时,才会知道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因为旅游的开发过度而商业化烂熟的程度。熟悉的朋友就会介绍给你听,要看原汁原味的纳西族文明,还是去白沙。
白沙离丽江大约10公里,是纳西族在丽江坝的最初聚居地,也是丽江木氏土司家族的发源地。传说宋元时期,这里一直很繁华,是丽江商贸、政治、文化的中心,直至明代初年木氏家族迁到大研镇后,这个地方才渐渐沉寂。
从丽江出发,我们的汽车在路况良好的山间公路上行驶,放眼望去满目的湛蓝天空、洁白云朵和崇山峻岭环抱下的绿油油盛开着无数不知名野花的坝子、坡地,着实叫人心旷神怡,如入世外仙境。
到达白沙古镇,是在午后。镇子里清爽而寂静,连过往的行人也没有遇见。沿着碎石土路的街道信步前行,两边全是赤条条裸露着沧桑的古老建筑。这些上了年纪的房子,大多是朝向街道而建,以两层为主,黛瓦复顶,且有小巷贯穿其间,在布局与结构上与苏南小镇民居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侧的墙体都为土石结构,下半部分用乱石垒砌,上半部分则是未经烧制的黏土砖坯,本色的墙体未曾粉刷,与苏南民居的粉墙相比,另显出一种粗犷的古朴。临街的一面全以木板做墙体,中以木柱分隔,一般有三四个开间的宽度,除供出入的木门外,木板墙体也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半部是固定的裙板,上半部分则是可以活动的镶板。这些镶板嵌上则为墙,取下则为窗,如果全部取下,则形成面街开放的商铺柜面。
由此,我们很容易清晰地想象数百年以前,这里的纳西商业兴盛时期,店铺沿街次第开,满街红男绿女熙熙攘攘的热闹景象。而现在却只有一些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小店铺,守株待兔地开设在通往旅游景点的必经之路上,就像那些未被游人买走的石头雕刻一样,清冷而美丽着。
在大宝积宫,我们看到了被誉为滇西北少数民族艺术奇葩的宗教壁画———白沙壁画。这些宗教壁画是明代木氏土司聘请汉、藏、纳西等族的画匠绘制的,画面用笔细腻,设色精丽,对比强烈,特点突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大殿左侧的壁画是绘制人物最多的一幅。正中是端坐莲台,手持各种法器的佛像,上边是二十八星宿,两边是各路神仙来朝拜佛祖的情景,右边云彩中有八位仙女。当地的讲解员介绍王母娘娘有七个女儿,多出的第八个仙女是当地土司的公主。她的父亲为了征服西藩,把她嫁给西藩的王子,不久又接了回来,派军队攻打西藩。公主写信告诉王子,土司就把公主关起来折磨死了。纳西人可怜这位不幸的公主,将她的故事写入了《白沙细乐》,将她升入仙班,当上了八仙女……
离开白沙古镇的时候,天上开始下起大点子的雨来,我们不得不小跑着,回到乘坐的车里。几分钟后,小镇的影子便完全消失在瓢泼般的雨幕之后了。而她那丝丝缕缕古意的寂寥和美丽,却从此萦绕在我的记忆里,挥不掉、抹不去。